ICS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/T 331—2012 代替 DB51/T 331-2001 肉用山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规范 2012 - 11 - 15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- 12 - 01 实施 发 布 DB51/T 331—2012 目 次 前 言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II 1 范围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 3 品种要求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 4 繁殖配种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1 5 饲养管理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2 6 羊舍建筑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3 7 防疫保健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4 8 粪污和废弃物的处理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4 9 上市屠宰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4 10 生产档案记录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4 I DB51/T 331—2012 前 言 本标准于2001年3月首次发布,2012年11月第一次修订,自本标准实施之时起,原DB51/T 331-2001 同时废止。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。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。 本标准起草单位:四川省畜牧总站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周光明、王小强、关云秀、曾传坤、李强、冯波、何经伟、毛国尧。 II DB51/T 331—2012 肉用山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用山羊养殖的品种要求、繁殖配种、饲养管理、羊舍建筑、防疫保健、粪污和废弃 物的处理、上市屠宰、生产档案记录。 本标准适用于肉用山羊舍饲、半舍饲和放牧饲养方式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NY/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 3.1 品种要求 地方品种、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 地方品种有成都麻羊、川中黑山羊、建昌黑山羊、川南黑山羊、北川白山羊、古蔺马羊、板角山羊 等。培育品种有南江黄羊,引进品种有波尔山羊、努比羊。 3.2 杂交种 两个或多个山羊品种杂交的后代,如波杂羊、黄杂羊、努杂羊等。 4 繁殖配种 4.1 初配年龄和体重 本地山羊初配年龄公羊为 10 月龄~12 月龄,体重达 25 千克~30 千克;母羊为 8 月龄~10 月龄, 体重 20 千克~25 千克。引进品种初配年龄公羊为 12 月龄~15 月龄,体重 40 千克~60 千克;母羊为 10 月龄~12 月龄,体重 30 千克~40 千克。 4.2 适时配种 观察母羊发情的外部表现,母羊发情时表现出兴奋不安,常鸣叫,频频排尿,食欲减退,主动寻找 和接近公羊。母羊外阴部充血、肿胀,有粘液流出。山羊发情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40 小时,排卵时间在 发情开始后 30 小时~36 小时,因此在母羊发情后 12 小时~24 小时配种最适宜。由于母羊发情持续时 间短,对当天发情的母羊配种二次,两次间隔时间在 6 小时~12 小时。 4.3 配种方式 1 DB51/T 331—2012 4.3.1 人工辅助交配 将公羊和母羊分开饲养,母羊发情后用指定的公羊与母羊配种,配种后公羊和母羊仍然 分开饲养。公母比例 1∶20~30。 4.3.2 人工授精 公羊采精频率,每天采精一次,连续采精三天,休息一天。公羊精子活力在 0.7 级、密度中等以上。 精液稀释倍数 5~10 倍。输精操作:输精时应首先把发情母羊固定在输精架上,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把母 羊外阴部擦洗干净,将消毒过的输精器轻轻插入子宫颈内 0.5 厘米~1 厘米,输入稀释精液 0.1 毫升~ 0.2 毫升。 5 饲养管理 5.1 饲养方式 饲养方式包括放牧、半舍饲和舍饲饲养。 5.2 饲料的配制 5.2.1 饲料搭配以青粗饲料为主,适当补充精料为辅的原则进行。 5.2.2 饲料清洁卫生,无毒无害。 5.2.3 饲料的种类较齐全,包括精饲料、多汁饲料、青干草、青草、青贮饲料等。精料补充料中能量 饲料占 70%~75%,蛋白质饲料 15%~20%,其它占 5%~10%。 5.2.4 青干草调制。豆科牧草在始花期到盛花期收割为宜,禾本科牧草以抽穗期到开花期收割为宜, 饲料玉米与大豆以籽实接近饱满收割为宜。青干草的晒制方法有田间干燥法和架上晒草法。为提高青干 草的利用率,在饲喂羊之前,切成 3 厘米以下, 5.2.5 秸秆饲料加工。秸秆饲料切成 1.5 厘米~2 厘米或打成草粉拌入配合料中饲喂。玉米秸秆等也 可用饲料机器进行揉搓处理方法使之成为柔软的丝状,增加羊的适口性,提高消化率。 5.2.6 青贮饲料加工。饲料青贮方式有塑料袋和青贮窖青贮。制作青贮饲料需要满足的条件:适宜的 青贮原料水分含量(68%~75%),充足的含糖量(不低于鲜重 1%),厌氧环境,青贮的适宜温度(25 ℃~30℃)。制作青贮饲料的过程包括原料刈割运输、切碎、 压实、封盖等。青贮窖的大小可根据青 贮饲料数量来定,一般 1 立方米可青贮 500 千克。 5.3 5.3.1 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饲养 在配种前 1.5 个月~2 个月就要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量,并给予适当的运动。在配种期,每天每只 羊可喂青干草 1 千克~2 千克,配合饲料 1.0 千克~1.5 千克。后备种公羊与母羊分开饲养,做好补饲 及管理工作。 5.3.2 妊娠母羊的饲养 母羊妊娠前期重点加强放牧饲养,供应充足的营养物质,并补喂配合饲料。 妊娠后期提高营养水 平,在放牧的基础上,每天每只羊可补喂青干草 0.5 千克~1.0 千克和配合饲料 0.25 千克~0.5 千克。 舍饲饲养的山羊应按羊只体重大小,调整粗饲料和精饲料的喂量。 5.3.3 2 哺乳母羊的饲养 DB51/T 331—2012 在放牧的基础上,每天每只羊可补喂多汁饲料 2 千克,青干草 0.5 千克~1.0 千克,配合饲料 0.3 千克~0.5 千克。泌乳后期要降低营养水平,控制饲料用量。 5.3.4 羔羊的饲养 羔羊出生后,在 12 小时之内吃上初乳。出生三周后,开始诱食,补喂青干草 150 克~250 克,配 合饲料 100 克~150 克。羔羊到二月龄后,及时断奶。羔羊断奶后,加强饲养管理,供应优质的青干草 和配合饲料,随着年龄的增长,增加补饲的数量。 5.3.5 肉羊的饲养 肉羊饲养可分为放牧饲养、半舍饲饲养和舍饲饲养。 5.3.5.1 1 放牧饲养。首先选择好放牧地点,根据不同天然草场和放牧地的情况,确定适宜的放牧地 点和方式。在放牧时,应尽量选择好的草地放牧,充分利用野生牧草和灌丛枝叶在夏秋季节生长茂盛的 特点,做好山羊放牧育肥工作,每天放牧时间 6 小时以上。其次采用划区轮牧,划区轮牧就是根据天然 草场的面积和数量,将草场划分为若干小放牧区,按照一定的次序轮回放牧。再次放牧的注意事项:跟 群放牧,人不离羊,羊不离群,防止羊只丢失;防止损坏林木和庄稼;防止兽害和采食有毒植物;定期 补喂食盐。 5.3.5.2 半舍饲饲养。在放牧的基础上,每天每只羊可补喂配合饲料 0.25 千克~0.5 千克,青绿饲料 或青干草 0.5 千克~1.0 千克。 5.3.5.3 舍饲饲养。根据不同品种及体重大小及日增重情况,调整日粮饲喂量,每只羊每天可喂青干 草 1 千克~2 千克或青粗饲料 3 千克~5 千克,配合饲料 0.5 千克~1.0 千克。 5.3.6 日常管理 编号,常用编号方法有插耳标法、剪耳法。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插耳标法(塑料耳标),编号包括 场名简称、年号(2 位) 、个体号(5 位)。 羔羊去势,对不留作种用的公羊进行去势,方法有结扎去势法和切割去势法。 6 6.1 羊舍建筑 羊场布局 山羊养殖场选址应科学合理,主要考虑当地农牧业发展规划、地质与气象条件、水源、电力、交通 及周边环境等,羊场布局包括办公区、生活区、生产区、辅助生产区、病羊隔离区、粪污处理区等。 羊舍可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式布局,一般羊舍长度可修 15 米~30 米, 羊舍跨度 6 米~10 米, 墙高 4 米~5 米,羊舍结构宜采用砖混结构或轻钢结构。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,应按照 GB50011 的规定 执行。 6.2 漏缝地板羊舍 羊床宜采用木条铺设,也可采用其它材料。木条宽 5 厘米,厚 4 厘米。木条间隙小羊 1.0 厘米~1.5 厘米,大羊 1.5 厘米~2.0 厘米。羊床离地面 0.5 米~0.6 米。羊床下地面的坡度为 10 度左右,后接粪 尿沟。舍内地面用砖铺或水泥处理,运动场用全砖铺或半砖铺或三合土处理。 饲槽可建水泥槽或木槽,槽上宽 35 厘米,下宽 30 厘米,高 20 厘米。每个羊圈设一个饮水位。双 列式羊舍人行走道宽 1.5 米~2.0 米,羊栏高度 1.0 米~1.2 米,窗户距羊床 1.2 米。 6.3 楼式羊舍 3 DB51/
DB51-T 331-2012 肉用山羊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规范 四川省
文档预览
中文文档
12 页
50 下载
1000 浏览
0 评论
0 收藏
3.0分
温馨提示:本文档共12页,可预览 3 页,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,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
本文档由 SC 于 2022-10-26 13:35:38上传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