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B63 ICS 65.020.99 B40/49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/ T1083—2012 青海毛驴 2012 - 02 - 28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- 04 - 01 实施 发 布 DB63/ T1083—2012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/T 1.1—2009编写。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。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。 本标准起草单位:乐都县畜牧兽医站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李平、宁金友、艾德强、李永元、李养琏、赵青山。 I DB63/ T1083—2012 青海毛驴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海毛驴的外貌、特征、生产性能、种驴的等级鉴定和良种登记的要求。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毛驴的品种鉴定和等级鉴定。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。 2.1 青海毛驴 青海毛驴,俗名毛驴,尕驴等,一般有冠以县名的习惯,比如“共和驴”、“湟源驴”、“贵德驴”、“化 隆驴”等,玉树的毛驴,一般称为“藏驴”。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东地区、海南州、海北州、黄南州以及 西宁市的湟中、大通、湟源三县等地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,中心产区为黄河、湟水河流域。 2.2 挽力 挽拽时克服运动中阻力所用的力量。 2.3 持久力 指役畜长期持续紧张工作的能力。 2.4 速力 指跑完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。 3 3.1 特征 外貌 青海毛驴个体小,体形方正,头颈躯干结构良好,体躯较单薄,全身肌肉欠丰,腱和韧带结实,皮 肤较厚,被毛较粗长,整体轮廓欠明晰、有弱感,禀性温驯,气质迟钝,体质多粗糙紧凑、粗糙松驰、 粗糙结实型。其中: a) 头:头稍大略重,耳长大缘厚,耳壳内有较多浅色绒毛,额宽,眼中等大小,鼻较短,嘴小口 方。 1 DB63/ T1083—2012 颈:颈薄稍短,多水平颈,颈础低,头颈、颈肩背结合良好。 鬐甲:鬐甲低平不显著,短而瘦窄。 背腰:背腰平直而宽厚不足,结合良好。 尻:尻宽长,斜尻,腰尻结合较好。 胸:胸部发育欠佳,宽深不足,肋骨扁平。 腹部:腹部毛稀短,大小适中。 四肢:四肢端正,骨细,蹄小质坚,关节明显,前肢势正,后肢肢势多呈轻微刀状。 体质:体质多粗糙紧凑、粗糙松驰、粗糙结实型。 毛色:灰色占 47.93%,栗毛占 19.21%,黑毛占 24.65%,青毛占 8.21%。灰毛驴和栗毛驴的口、 眼、下腹及四肢内侧毛色较淡。灰毛驴多有背线、虎斑和鹰膀等暗章。 b) c) d) e) f) g) h) i) j) 3.2 体重和体尺 3.2.1 体重 成年公驴体重在133.83±30.59 kg,成年母驴体重在115.39±30.09 kg之间,成年骟驴体重在158.22 ±34.32 kg之间。 3.2.2 体尺 3.2.2.1 3.2.2.2 3.2.2.3 4 成年公驴体高 101.90±9.43 cm、体长 101.75±8.75 cm、胸围 114.30±9.26 cm。 成年母驴体高 99.76±7.51 cm、体长 99.72±8.77 cm、胸围 109.6±9.89 cm。 成年骟驴体高 106.8±7.01 cm、体长 107.3±8.17 cm、胸围 121.12±10.43 cm。 生产性能 4.1 役用性能 青海毛驴役用能力较强,对耕地、拉车、打场、驮运等农活均能适应。最大瞬间挽力为:125~150kg, 为其自身体重的70.0 %~82 %。驮重60~299 kg,时速为4.0~5.0 km,耐力强。 4.2 繁殖性能 青海毛驴两岁左右性成熟(公驴较母驴晚),母驴三周岁受配,四周岁开产。公驴去势年龄多在两岁。 两岁即行调教使役,三岁正式役用。利用年限可达18岁左右。发情季节在4月~8月,旺季在5月~6月。 发情周期20天左右,持续期5天~6天。隔年产驹者约占90%左右。一生产驹5~6头。怀孕期330天~350 天。 4.3 产肉性能 胴体重平均为57.9 kg,屠宰率平均为47.25 %,净肉重平均为41.5 kg,净肉率平均为33.98 %。 4.4 适应性 青海毛驴有良好的适应能力,抗干旱,耐粗饲,耐严寒,抗逆性强,对青海农区、半农半牧区的生 态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,耐高山缺氧、寒冷环境,抗寄生虫和传染病能力强,合群性好。 5 评级标准 2 DB63/ T1083—2012 5.1 外貌评分 青海毛驴外貌评分见表1。 表1 青海毛驴外貌评分表 单位:分 项 目 头颈躯干 (12分) 四肢 (12分) 体形结构与 气质 (16分) 1. 2. 3. 4. 5. 评分内容 头:正头,稍大略重,额宽,眼中等大,鼻较短,耳长大缘厚。 颈:颈薄稍短、斜,颈肩结合良好 。 鬐甲:鬐甲宽广度较好,肩较直,鬐肩结合良好。 背腰:背腰宽广平直,腰部稍长,腹部充实。 胸、尻:胸宽广发育好,深度中等,尻宽长中等,肌肉发育良好。 分值 3 2 2 2 3 6. 肢势:肢势端正,肌肉丰厚,后肢多呈内向或外向。 7. 管、关节:干燥,轮廓明显,飞节曲度适中。 8. 系:系长适中。 9. 前膝、飞节:前膝、飞节和球节发育良好。 10.蹄、肌腱:正蹄质坚无裂,肌腱韧带坚实。 3 2 2 2 3 11. 体形结构:体格健壮,结构匀称,肌肉发育良好。 12. 体质、毛色:体质结实,粗糙,毛色整齐一致。 13. 生殖器官:公驴睾丸发育好,匀称,性欲旺盛,精液品质好,母马乳房好、乳头正常, 产驹驴泌乳多。 14. 役用能力:挽力较大,役用能力较强。 15. 气质:性情温驯,气质迟钝。 4 3 4 2 3 总分(40) 5.2 体重评分 成年青海毛驴体重评级标准见表2。 表2 性别 公 母 5.3 25-30 (分) 160.0 kg 以上 140.0 kg 以上 青海毛驴体重评分表 20-24 (分) 140.0 kg~159.0 kg 125.0 kg~139.0 kg 15-19 (分) 120.0 kg~139.0 kg 110.0 kg~124.0 kg 10-14 (分) 100.0 kg~119.0 kg 95.0 kg~109.0 kg 体尺评分 成年青海毛驴体尺评分标准见表3。 表3 项 目 体高 (10 分) 体长 (10 分) 胸围 (10 分) 青海毛驴体尺评分表 性别 8-10(分) 6-7(分) 4-5(分) 2-3(分) 公 115.0 cm 以上 105.0 cm ~114.0 cm 95.0 cm~104.0 cm ------ 母 105.0 cm 以上 100.0 cm~104.0 cm 95.0 cm~99.0 cm 90.0 cm~94.0 cm 公 110.0 cm 以上 100.0 cm~109.0 cm 90.0 cm~99.0 cm ------ 母 100.0 cm 以上 95.0 cm~99.0 cm 90.0 cm~94.0 cm 85.0 cm~89.0 cm 公 125.0 cm 以上 115.0 cm~124.0 cm 105.0 cm~114.0 cm ------ 母 115.0 cm 以上 110.0 cm~114.0 cm 105.0 cm~109.0 cm 100.0 cm~104.0 cm 3 DB63/ T1083—2012 5.4 综合评级 青海毛驴综合评级标准见表4。 表4 青海毛驴综合评级表 单位:分 性 别 公 母 5.5 5.5.1 特 级 90分以上 85分以上 一 级 85分~89分 80分~84分 二 级 80分~84分 75分~79分 三 级 -----65分~74分 评级规则 外貌评级规则 成年青海毛驴按表1评分。有隐睾、单睾、喘鸣、较严重的骨瘤、关节肿大等缺陷之一者,不进行 等级鉴定。凡畸形、外貌有严重缺陷者不予评定。 5.5.2 体重、体尺评分规则 5.5.2.1 青海毛驴按表 2、表 3 进行体重评分,在每年的秋季进行,每头驴在确定等级时,可依据该 驴的工作能力、后裔情况、繁殖能力适当调整该驴等级,对亲祖代中有两个一级或后裔中有两个一级以 上的,可将该驴晋升一个等级。 5.5.2.2 因条件限制,对成年青海毛驴难以称重时,可用公式估算活重(见附录 A)。 5.5.3 综合评级规则 青海毛驴的综合评级根据外貌、体重、体尺三项综合评分成绩进行评级,其中外貌评分比重为40 分、体重评分比重为30分、体尺评分比重为30分,三项合计100分。进行综合评级时先根据表1、表2、 表3分别对成年青海毛驴的外貌、体重、体尺三项进行分项评分,再进行汇总,根据评分结果,成年公 驴综合评分达到90分以上的评为特级,85~89分之间为一级、80~84分之间评为二级、80分以下不做评 级;成年母驴综合评分达到85分以上者评为特级、80~84分之间为一级,75~79分之间为二级、65~74 分之间为三级,65分以下为等外,不评级。 6 6.1 6.2 品种鉴定登记 按资料性附录 B 的要求填写鉴定表。 凡符合良种登记条件的种公、母驴,年龄在 4 岁以上,按资料性附录 C 填写良种登记表。 4 DB63/ T1083—2012 A 附 录 A (规范性附录) 体尺、体重、最大挽力的测定 A.1 体尺测量方法 要求被测驴站立在平坦、坚硬地面上,自然站立肢势端正;测具用前校正;每部位正确测二次,取 平均数: ——体高: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。用测杖; ——体斜长:肩端前缘到坐骨结节后缘的直线距离。用测杖; ——胸围:由肩胛骨后角处垂直向下围绕胸廓的周经。用皮尺测; ——管围:约在左前管骨上三分之一处围绕管部的水平周经。用皮尺测。 A.2 体重估计公式 胸围 2×体斜长 体重(kg)= --------------------- +25 10800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A1 式中: 胸围、体斜长以厘米(cm)计。 A.3 最大挽力测定法 将挽力计拴在驴和拉物之间,以吆喝声促驴用力拉走,不打驴,进行中连续加重;如让驴拉犁,犁 头入土,可由浅到深,直到拉不动时,挽力计所示最高公斤数,即为本次最大挽力。要求测三次取平均 数,为该驴的最大挽力。每次测定后要间隔2个小时,再作第二次测定。 5 DB63/ T1083—2012 附 录 B (资料性附录) 青海毛驴综合等级鉴定表 青海毛驴综合等级鉴定表见表B.1。 表 B.1 青海毛驴综合等级鉴定表 场(户主): 驴号: 性别: 父号 血统及理 想型表现 地址: 年龄: 毛色:
DB63-T 1083-2012 青海毛驴 青海省
文档预览
中文文档
9 页
50 下载
1000 浏览
0 评论
0 收藏
3.0分
温馨提示:本文档共9页,可预览 3 页,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,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
本文档由 SC 于 2022-10-26 09:37:13上传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