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明: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
ICS 65.020.30 B 43 备案号;56992-2017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/T 3341—2017 地方猪保种场管理规范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native pig conservation farm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- 12 - 01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- 01 - 01 实施 发 布 DB32/T 3341—2017 前  言 本标准按照GB/T 1.1-2009《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:标准的结构和编写》给出的规则起草。 本标准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提出。 本标准起草单位: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丁威、杨剑波、汤静、陈军、邢军。 I DB32/T 3341—2017 地方猪保种场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方猪保种场管理规范的术语、保种场建设要求、保种场管理要求。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地方猪保种场的管理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NY/T 65-2004 猪饲养标准 NY/T 388-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/T 636-2002 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NY/T 682-2003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/T 820-2004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NY/T 822-2004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NY/T 1167-2006 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 NY/T 1168-2006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DB32/T 2282-2012 种猪繁育技术档案规范 DB32/T 3119-2016 地方猪保种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 3.1 地方猪 native pig breeds 原产于我国,且属于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(猪志)范围,具有繁殖力强,抗逆性强,肉质较好,性 情温驯,能大量利用青贮饲料,生长速度缓慢,屠宰率低等特征的猪种。 3.2 保种场 conservation farm 有固定场所、相应技术人员、设施设备等基本条件,以活体保护为手段,以保护单个地方猪种质资 源为目的保种单位。 4 保种场建设要求 1 DB32/T 3341—2017 4.1 选址要求 保种场宜在原产地或与原产地自然生态条件一致或相近的区域,符合地方猪原有的生活习性与文化 内涵。 4.2 布局要求 保种场的场区布局设计应符合NY/T 682-2003规定,应设置办公区、生活区、生产区、粪污处理区, 各区严格分开。办公区设技术室、资料档案室等;生产区设饲养繁育场所、兽医室、隔离舍,配有分娩 栏、保育栏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、精子活力密度检测仪等设施设备;粪污处理区设病死猪无害化处 理设施设备。 4.3 环境要求 环境应符合NY/T 1167-2006、NY/T 388-1999的规定,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应按NY/T 1168-2006规定 执行,病死猪处理应按农业部《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》规定执行。 4.4 资质要求 应取得《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》和《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》,并符合《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 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》中的基本条件。 5 保种场管理要求 5.1 保种信息管理 地方猪保种场应开展地方猪品种登记工作。登记内容包括:保种场基本信息,猪个体基本信息、系 谱信息、生长性能、繁殖性能、胴体与肉质指标和个体变更信息等。 5.2 种源输出管理 保种场向境外输出或者在境内与境外机构、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猪 种资源,应当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,并办理审批手续。 5.3 保种方案管理 保种技术方案应符合DB32/T 3119-2016的规定。保种场应将保种技术方案向相关部门备案,并应严 格按获得认可的保种目标和方案进行保种。 5.4 5.4.1 人员资质管理 管理人员 应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,熟悉种畜禽的生产、技术管理和种畜禽生产方 面的相关发法律法规。 5.4.2 技术人员 应有与保种规模相适应,具备大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,掌握种畜禽生产的专业 知识,在育种繁殖、疫病防治、饲养管理、生产经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,兽医工作的人员应具 备执业兽医师资格。 2 DB32/T 3341—2017 5.4.3 饲养人员 应掌握种畜禽生产全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,并有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记录。 5.5 猪群管理 5.5.1 群体结构管理 保种群以血缘关系分群建系,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不少于6个,公猪不少于12头、母猪不 少于100头。 5.5.2 公猪管理 种公猪应单栏饲养,饲养管理按照NY/T 65-2004要求执行。采用定时定量的限制饲养法;在达到性 成熟后要加强运动,以保证食欲,增强体质;定期检查公猪精液品质,精液品质符合NY/T 636-2002要 求。 5.5.3 母猪管理 种母猪采取小群饲养,每圈4头~6头,采用定时定量的限制饲喂方法。性成熟后,转入配种圈。定 期对群饲后备母猪进行调圈,使后备母猪生长均衡。做好母猪的调教驯服工作,养成吃食、睡觉、排便 三定位的习惯;适当运动,防止过肥或过瘦。 5.6 保种技术管理 5.6.1 选留 后备猪个体选留以父留子、母留女和避免同窝选留为基本原则。选留分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选择断 奶日龄仔猪,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,生殖器官发育正常,有效乳头8对以上,本身及同窝仔猪中无 遗传疾患,健康状况良好;第二阶段选择60日龄仔猪,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,外生殖器官发育正常, 乳头质量健康良好,并根据60日龄体重评定分级;第三阶段选择180日龄后备猪,以体重与体长作为选 择指数。 5.6.2 选配 保种群个体以公母猪品系间固定轮回、品系内个体间随机交配为基本原则,群体平均近交系数控制 在10%以内,适当延长保种群的世代间隔。 5.6.3 淘汰 保种群严格执行等量更新淘汰的制度,淘汰与更新比例控制在20﹪以内。 5.7 5.7.1 记录与档案管理 记录要求 保种群记录应包括:生产、防疫以及保种效果监测等记录。生产、防疫记录内容参照DB32/T 2282-2012和NY/T 822-2004规定执行,重点记录种畜系谱、种猪选配和留种计划、种公猪采精与质量检 验、母猪配种、母猪产仔哺育、后备猪生长发育测定、种猪淘汰、生长及育肥猪饲养、屠宰测定等内容。 保种效果监测应记录品种各世代的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内容。定期根据监测结果,评估及修订保种方案。 5.7.2 档案管理 3 DB32/T 3341—2017 档案管理应按照NY/T 820-2004、DB32/T 2282-2012规定执行,每6个月将所有原始记录、统计分析 结果归档1次,档案应有专人保管,接收、调阅、借阅档案资料,须履行批准、登记手续,档案装订应 遵循便于查找的原则进行有序排列,规范包装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

pdf文档 DB32-T 3341-2017 地方猪保种场管理规范 江苏省

文档预览
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.0分
温馨提示:本文档共6页,可预览 3 页,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,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
DB32-T 3341-2017 地方猪保种场管理规范 江苏省 第 1 页 DB32-T 3341-2017 地方猪保种场管理规范 江苏省 第 2 页 DB32-T 3341-2017 地方猪保种场管理规范 江苏省 第 3 页
下载文档到电脑,方便使用
本文档由 SC 于 2022-10-24 02:12:09上传分享
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,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,敬请联系我们微信(点击查看客服),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。